——“两学一跟”赴红安、新县学习体会
武汉市光谷豹澥第一小学 民进会员 马志宏
红安,原名黄安。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,总面积1796平方公里,人口66.36万。这个人口和版图在今天属于中等偏下的地方,然而,她的“红色”名声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闻名遐迩!

一、认真学习中共革命根据地党史,做合格的民进会员
去年四月份,武汉市光谷豹澥第一小学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到红安学习,我有幸参加了。当时是以党外干部的身份参加学习和培训的。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,但是在老师的讲解和实地考察对比,给我的整体的印象是;中共在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中具有无与伦比的战略高度,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团“以农村包围城市”的理论在实践中日趋完善。为什么这样说,因为井冈山退却、中共中央在江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已形成气候!后来长征的原因众所周知,不必赘言。
9月22日至24日,江夏区民进区工委副主委邱启翠、教育支部主任吴海涛,带领教育支部成员开展赴“红安新县红色教育行”学习活动,作为支部成员,我有幸参加该活动学习。通过为期扎实的三天学习先烈的事迹、看红色录像、电影,伫立雕像旁,浮想当年先烈先辈为了建设新中国而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,精神上会受到强烈的震撼;参观革命旧址,凝视一件件文物,心灵会得到洗礼;瞻仰烈士陵园、传唱红军歌曲,重走红军路,情感得到认同,思想会得到升华!
来红安怎么体会红?我们先来看习近平题词:把红色资源利用好 把红色传统发扬好 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这“三把三好”指示正好符合民进提出“两学一跟”的主流思想。作为一名普通的民进会员,该如何学与做呢?第一在思考中学习。红安与黄安一字之争?1931年,红四方面军在“八七”会议的精神指导下,取得了黄安战役大捷。为纪念这一重大胜利,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将黄安改为红安。此后,红、白政权交替割据,名称红安、黄安。国共合作抗战期间,又称黄安。1952年9月1日,为表彰黄安人民革命斗争业绩,湖北省政府报请中南军政委员会转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核准,将黄安县改为红安县,全国仅此一例。
来红安如何认识她的“红”?因为红安创下了中国革命史和红军史上的诸多第一:第一家革命法庭、第一家苏维埃银行、第一家苏区食堂、第一所烈宁小学、第一家苏维埃工会、第一家红军飞机等等。红安是彪炳史册黄麻起义的策源地。“小小黄安,人人好汉;铜锣一响,四十八万;男将打仗,女将送饭。”这是最好的经典写照。红安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中国革命数支军队,前后有5支红军部队在这里成立、重建和改编。如大名鼎鼎的红四方面军便是在红安组建成立,绝大部分指战员都是红安人,这也是“将军县”得名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另外,红25军、红28军等红军主力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。这些史实在中国革命史上、在开展根据地的史实上实属罕见!

二、铭记历史,不忘初心,做老实党,做有情事
红安是14万英雄儿女用鲜血染红的。如果用数字慨括就是:红四方面军每三名指战员就有一名红安人,每四名烈士就有一名红安人。长征路上每一里都有一名红安人牺牲。1927年红安有48万人,1949年只剩下34万人,有14万人牺牲。有名有姓烈士就有22552名。1985年2月,徐向前元帅动情地挥笔题词: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。这是中国历史奇迹,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!还有一个历史史实我们也不能忘记:红安也诞生过56位国民党高级将领,其中程汝怀将军较为著名,曾任北伐第四师第七旅旅长。红安政协2014年按照统战的工作要求发出了《红安籍国民党将领》征集公告。从另一个方面看,红色故里红安在为祖国统一做贡献。
新中国成立后,红安倍受毛泽东、邓小平、江泽民、胡锦涛、习近平的亲切关怀,先后有40多位国家领导人亲临红安慰问视察,支持红安的建设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最好表现。本人通过此次学习活动,零距离深刻感受红色文化,让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。正如民进创始人马叙伦的遗言:只有跟着共产党走,才是在正道上走。我们在学习前辈先烈时,一定要坚定信念,不忘初心。把先烈的精神用到实际工作中去,把“两学一跟”落到实处;积极参政议政,积极建言献策,做老实党,说有情话,做踏实事。
魏巍大别山,犹于先烈高昂的头颅;滔滔倒水河,宛于烈士奋斗的血液。我们要继承先烈的遗愿,为中国梦而奋斗!
|